家裡附近施工已久,每天出門都像是監工一樣看人挖土鋪磚,把舊的當垃圾丟掉,再貼上新的垃圾。
是阿,原來那些矮房子,本來就是拼拼湊湊蓋出來的,跟抹布舊衣拼成的腳踏墊一樣,最靠近小學是一間很長壽的表框店,這裡怎麼看都不是開表框店的好地點,去裱過一幅拼圖,工跟材料都挺實在,價格也不錯,但那大叔把掛線釘在長邊,硬是讓我的克林姆從直幅變橫幅,要不是住在附近,應該就會賭氣掛上橫幅的生與死,幾個月前我還在猶豫下一幅要是樂園或是吻,小店就被碾平了,施工圍籬上掛了遷移啓示布條,我懶得再多走幾條街,去告訴老闆波希是橫的,而克林姆要直幅。同一排的餃子店有個性格爽利的大姐,餃子挺滑嫩,酸辣湯料也不少,生意不錯還上過媒體,提早搬到接運站的另一頭去了,可我不太愛餃子,鮮少光顧。中間一間住個老榮民,經常蹲坐在門口成堆的雜物中作包子,一個又黑又小的門面應該也是他的住處,門前短小的鐵皮下掛的衣服,看不出是洗好的還是該洗的,他都推著小攤車在捷運站大出口旁賣包子跟豆漿,招牌只用紙版跟奇異筆寫上價格,以前吃過但印象不很深刻,有一天早上九剛結束清晨的工作要回家,老爺爺為了張百元鈔給他找突然很不高興,他吼我,我也回嗆,從此再沒去過,而房子碾平之前的好一陣子,就沒見到他的攤子了。最靠近捷運站出口轉角,鐵皮的上面穿出樹蔭,鐵皮下的快炒店,進幾年才開,炒飯跟炒麵味道都好,吃飯時間很多上班族排隊,這是離家路上最方便的小吃店,可炒飯也不是我最愛,遠不及我幾乎天天去吃的便當店,就是偶爾想換口味的時候缺了一處。
圓山捷運站周邊,早就歷經多次拆除,小學畢業就從靠近中山北路的地方開始,幾年來為了捷運,都更,花博陸續在動,原本的洗車場移走了,大馬路的另一頭,店又黑又小地開了二十年,然後換成便利商店,從早到晚叮咚響個不停,燈點亮些,這區裡有什麼不光彩的都藏起來了,可以碾平的很快就會換上另外一棟高樓,有點來不及的話鋪層水泥可以檔著,殘存的矮屋外圍種上一排樹,嫌樹太矮再加塊鐵皮把屋頂上被敲爛的二樓遮好,接近開幕,工人幾乎是日夜趕工,每天都有新的道具上場,燈柱、長椅、告示排、棚架跟水泥裝置,施工完全就是每次有客人要來家裡前兩個小時我的模樣,急切而且無厘頭,忙著抹灰塵丟垃圾,什麼大小東西無法立即歸位就找個袋子丟進去,事後我也不能理解,啊客人來我家吃飯,我去把衣櫃底部三年沒穿的襪子拖出來丟掉是為什麼。
差不多了,捷運出口一句歡迎光臨美麗台北,這裡的昂貴建設就是抹掉衰敗然後失憶,我覺得那些矮舊房子真的醜,可是洗車店的毛巾全晾在捷運站後的腳踏車上,也比起那些棚架燈柱傻傻的站在那邊好看多了。